零点看书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72章 漫天要价(第1页)

如山水画卷一般秀美的小山村,磨坊,风车,还有一个打扮成道士的金西洋人,这画面让沈烈嘴角微微抽搐起来。

实在是过于奇葩了。

直到那高大的西洋道士看到了众人,赶忙快步迎了过来,向着田洪,沈烈,还有几名锦衣卫缇骑打了个稽。

看着田洪等人身上穿着的大红锦衣,这洋人似有些忐忑。

不过一开口。

这高大洋人竟然说出了一口流利的凤阳官话:“贫道不知诸位大驾光临,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田洪却不冷不热的应了:“免。”

在众人灼灼目光的注视下,道袍洋人更加低眉顺眼的恭敬道:“但不知大人来此有何贵干?”

看着这人金碧眼标准的打着稽,口中吐出的流利大明官话,沈烈觉得人麻了。

这心情,便好似看到了一个骑着猪的哈利波特在天上飞。

再细看这战战兢兢的高大洋人,可真够高的,足足有一米九十多的大个子,比众人都高了一个头。

不过此人虽然身材高大,可是全身上下却瘦巴巴的没几两肉,想必在大明的日子过得不怎么如意。

住在山野之间,每天吃着粗茶淡饭,都饿的皮包骨头了,看上去好惨一个洋人……

瞧着这高大洋人瘦骨嶙峋的可怜样子,沈烈心中释然了,这是盛世大明,可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清末。

洋人在这里没有国民待遇。

这个时代的西洋传教士来到大明,在乡亲们怀疑目光的注视下,只能低眉顺眼的装孙子。

甚至还不得不入乡随俗改信道教,以此来祈求大明皇帝仁慈的收留。

如果态度恭敬一点,嘴甜一点,把皇帝陛下哄开心了,没准还能混个一官半职。

说起来万历年间的几个著名西洋传教士利玛窦,汤若望都是如此,最早从欧洲漂洋过海来到大明的传教士叫做利玛窦。

利玛窦一来到大明,为了和大明权贵套近乎,便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开始忽悠,他说“上帝”概念早已存在中国上古文献中。

还说中国传统的“天”和“上帝”本质上与天主教所说的“唯一真神”没有分别。

利玛窦本人更穿著中国传统服饰,对大明表现的十分乖顺,最后还成功地觐见皇帝,在士大夫,权贵中建立良好声誉和关系。

正是此人开启了日后其他传教士进入中国之门,也开创了日后两百多年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方式。

此人一方面用汉语传播基督教,另一方面用自然科学知识来博取大明人的好感。

利玛窦的传教策略和方式,一直为之后跟随他到中国的耶稣会传教士所遵从,称为“利玛窦规矩”。……

利玛窦的传教策略和方式,一直为之后跟随他到中国的耶稣会传教士所遵从,称为“利玛窦规矩”。

传教当然是个笑话,可是利玛窦,汤若望这几个西洋传教士,对大明近代科学的影响很大。

正是此人和徐光启等人合译了《几何原本》,《同文算指》,《测量法义》等著作。

利玛窦还制作了一张《坤舆万国全图》,献给了大明朝廷,这也是华夏历史上第一张世界地图。

此人还尝试用拉丁字母为汉语注音,也就是汉语拼音的雏形。

书归正传。

在洋道人的恭维中,沈烈与田洪二人,向着那座西洋式的小磨坊走去,一路走,一边用眼角余光看着那一片苜蓿旁边种满的土豆。

好大一片土豆,种在了一片贫瘠的无主荒地上,从山脚下一直种到了半山腰,大概有十几亩的样子。

看着这片土豆田,沈烈心中狂喜,却不动声色的掩盖住了。

片刻后,简陋的磨坊中。

热门小说推荐
恐怖复苏:从影子开始吞噬进化

恐怖复苏:从影子开始吞噬进化

常夜死了,变成了校花的影子...

高考将至,我具现仙帝级修为

高考将至,我具现仙帝级修为

仙帝修为老六不要曝光我!!扮猪吃老虎我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高考生。可在高考将至这一天…世界忽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周围的同学老师,忽然开始谈论起有关于修行的问题。武者?气血?还有即将到来的武考?那我的金手指呢?!逍遥世界系统即将具现!十三阶仙帝修为具现成功!苏枫哥哥是我华夏第一仙帝,没有他,便不会有我华夏!苏仙帝一人独战十二仙的画面,是每一个华夏人都难以忘记的!女帝若是苏仙帝能庇佑我域,我等愿意尽归华夏!禁区神女我等还算什么禁区?苏仙帝脚下才是真正禁区!苏枫…不是,你们怎么发现我仙帝身份的?十几年后。万族来袭,诸仙同时降临华夏。可他们的面前都同时出现一道金黄色的榜单。榜单上八个金色大字赫然而立。华夏圣令,诸仙跪听!...

红楼之庶子风流

红楼之庶子风流

作品简介外科医生贾琮过劳而卒,魂穿荣府。谱一曲红楼幽梦,唱一世庶子风流。s如果您喜欢红楼之庶子风流,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花落缓缓归

花落缓缓归

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人在江湖浪那能不翻船。诶,那个高岭之花,我觉得我们很适合。我对你目标明确,谋划已久,动作迅,志在必得。花落缓缓归...

我变成了修真洞府

我变成了修真洞府

谁都要有一个家。下至黎民,上至金仙,皆无例外。袁起穿越修真界,化身成为一座修真洞府,也成为了万千修士眼中的香饽饽。正所谓,流水的修士,铁打的洞府。你们争你们的,反正笑到最后的总是我!我变成了修真洞府...

重生军工子弟

重生军工子弟

工业革命之后,欧洲科技展数百年,新中国成立不过几十年。普通科技产业,我们需要埋头追赶在高精尖端领域,我们需要弯道车。作为一名在军工单位奋斗了数十年的技术人员,谢凯重生了,回到了那个改变了他跟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