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3
现在来说说庄子。
当我们说到道家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常常是老子,然后就是庄子。关于老子,在视角法则(十)的解析中对“为道”三个阶段的阐述,即是以老子《道德经》思想为基础的。下面说说道家的另一个代表人物——庄子。
先说明一点,如果对中国古代“视角学大师”进行排名的话,在笔者心中,庄子的地位无人可比,当仁不让排名第一。可以这样说,要学习东方视角学智慧,《金刚经》《道德经》《庄子》都是最好的教材,其中《庄子》最有代表性。
在《庄子》中,能够体现视角智慧的句子随处可见,姑且摘录几句供大家欣赏。
1)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2)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送賷。吾葬具岂不备邪?《庄子·列御寇》
3)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庄子·至乐》
4)井蛙不可以语於海,夏虫不可以语於冰。《庄子·秋水》
5)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庄子·逍遥游》
6)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庄子·逍遥游》
7)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庄子·齐物论》
8)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
9)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庄子·齐物论》
1o)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庄子·德充符》
《庄子》为何能够逾千载而光芒不减?以其视角之迈、越、绝也!其中最能体现其越精神与越智慧的篇章,为历来皆推崇之《齐物论》《逍遥游》等篇。
这些篇章的确光辉璀璨,亘绝千古,不过笔者打算从另一些人们较少论及的文字中选取两段,来解析庄子其独特的“通达之道”——
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庄子·内篇·应帝王》
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庄子·外篇·天道》
这两段内容,一段选自外篇,一段选自内篇。关于内篇与外篇的关系,唐代学者成玄英在《庄子注疏·序》中写道:“内则谈于理本,外则语其事迹。事虽彰着,非理不通;理既幽微,非事莫显。”刚好这两段内容都是谈“心镜”或“镜心”的,一为理,一为事,理事合一,圆融无碍。
先说理。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何为至人?至人,是指智慧达到了至高无上境界之人。以视角学语言来说,就是其视角已经实现了终极越,达到了无限自由的人。这样的人是怎样的呢?至人之用心若镜,其“心-视角”就像一面明镜一样,不将不迎,不念过去,不慕未来,应而不藏,应则当下即应,藏则不留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因此能够明察万象而不被其染,明照万物而不被其伤。何为物?所有一切世界以及世界中的所有一切人事物,皆为物也。物者,万物也,物象也,事相也。
用视角学语言来表述,心即是“心-视角”,物即是“视界-世界”。用心若镜,即是如镜之视角。若、如,皆比喻意,不可执实。心,本无形体,本无实质。视角亦如是。用心若镜,用,即是妙用,此用为越智慧之用,为越视角之用。此越智慧之视角,若镜之明照之性,只是明察、明觉、明照,而卓然独立,了无挂碍。
将心以“心-视角”来代替,将物以“视界-世界”代替,来看看如何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
先说普罗大众的通常情况。一般而言,甚少有人去关注“心-视角”,而是六根齐,齐齐灌注于“视界-世界”,深陷于世界的罗网之中。世界是无限的,是没有边际的,是没有尽头的,领域、广度、深度、维度皆无限。所以,如果你想要遍尝世界之味,穷尽世界之“极”,是永远没有尽头的。这也是为什么人们会深陷于世界的罗网而迷途不知返的原因所在。
庄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看清了这一点: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养生主》)世界无尽,知也无涯。“知”,不仅仅是知识,还代表求知,代表求知的欲望。求知的深处即是欲望。欲望的深渊没有涯际。在无尽的世界里,追求无尽的知识、欲望、体验,就很难不掉进沉迷的深渊、牢笼、苦海。
有智慧的人,则不仅要“为学日益”,同时更要“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无不为”,即是“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心如明镜,世界则犹如映在镜中的影像,花来照花,树来照树,人来照人,事来照事,照而无执,不送不迎,不恋不留,永远安住于当下,鲜活于当下,明照于当下,清净于当下。
“故能胜物而不伤。”智者用这种智慧的视角面对“视界-世界”,就能越“视界-世界”而不被“视界-世界”的幻相所迷、所陷、所困、所伤。胜物,胜,即为越之意。越即是真正的胜利。能够身处于万物之中,以万物为己用,同时越万物,不被万物所拘,即为胜。也只有达到了这样的智慧境界,才能胜任在红尘中示现大道、传承大道、弘扬大道的使命。此为胜物之引申意。这即是庄子“通达之道”智慧之理。
那么“事”上该如何实践,以实现这样的智慧境界呢?
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
庄子真的是极简主义的大宗师!其理以“镜”之一字便已道尽,其事以“静”之一字更已道尽!
水静犹明,而况精神!智者总是善于妙用比喻,“用心若镜”的比喻很妙,以水之静明譬喻精神,同样如是。当水面完全静下来的时候,就成了一面“明镜”;当精神(心)完全静下来的时候,也会变成一面“明镜”。这就是以水喻心的巧妙之处。水是灵动的,心也是灵动的,止水如镜,止心亦如镜。此“镜”,静而不失灵明,即“明镜”之意也。
圣人之心静乎!一个“静”字即是“事”功之要诀。此静亦有不同的阶段:安静、平静、宁静、定静、清静、虚静、空静、明静、灵静、寂静。此静能够空寂而灵明,灵明而空寂,即为圣心之静。
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鉴,不仅有镜之意,还有明察之意。万物之镜,这里的“镜”,同样有监察、鉴察、借鉴之意。鉴与镜,同时还有照耀之意。究竟越的智慧之心、空寂灵明的如镜之心,映现天地万物,朗照天地万物,明察天地万物,越天地万物。
如是,理与事,知与行,即实现了完全合一,“镜心”或“心镜”即功成矣。这就是庄子所开创的“通达之道”。
不知道您有没有现,“心镜”或“镜心”,其实正是“心-视角”的高度浓缩。其中“心”代表生命的本体,而“镜”代表越的智慧视角。“心镜”或“镜心”,即是生命本体与越的智慧视角的完全合一。在这个智慧境界中,心就是镜,镜就是心,生命本体就是越的智慧视角,越的智慧视角就是生命本体。由此我们才可以说,这种越的智慧视角是生命的本体智慧,是生命本有的智慧。
从“静心”到“镜心”的训练过程,其实就是不断现生命本体智慧的过程。用视角学的语言来说,这个过程即是“心-视角”不断自我越的过程。静的过程,即是净的过程,即是损的过程,即是从有为到无为的过程。“镜”即是对达到无为、究竟越后的智慧境界的譬喻。对于这种譬喻,我们要领会其精神,而不要执着其名相。
为此,庄子还特别开示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镜心”或“心镜”,是彻底无私无我的境界,是彻底无为无执的境界,是彻底无名无相的境界,是彻底自在逍遥的境界!庄子之“镜心”,亦如佛陀“指月之指”,见月而离指,得意而忘言,可矣。
佛道圣人虽然示现不同,其心亦有共通之处。佛之五种智慧中的“大圆镜智”与庄子之“镜心”,亦可比高山流水,伯牙子期!
正可谓——
南华觅知音,镜智鉴镜心。
一曲逍遥游,请君侧耳听。
作品简介声控颜控肉控的花痴中二少女把自己粉的各界爱豆都写进了书里,由于改文过劳,醒来竟穿成了书里面色如土骨瘦如柴的卫府庶女!穿书也就算了,强行绑定了个无节操无下...
未婚夫出轨闺蜜,众人却让言海棠忍着,男人嘛,结婚就收心了。言海棠拍晕渣男后,果断睡了渣男小舅,当不成你老婆,我要当你舅妈!一夜激情过,她故意丢下一踏钱给秦枫,小哥哥,技术不错嘛!秦枫言海棠,我不是你能随便招惹的人。秦枫是个矜贵疏离但有礼的温润总裁,人人都说他不爱女人。可面对言海棠的不断撩拨,为何却频频失态打破规矩甚至疯狂?秦枫言海棠,你别玩火!言海棠勾起他的下巴秦爷,你怎么又破戒了?言海棠订婚后,隐忍克制的总裁性情大变,言海棠,别结婚,跟我走!言海棠勿扰,姐姐忙着赚钱呢!众人秦枫可真是个翩翩公子。言海棠他就是个闷骚男。双洁,he,甜宠先婚后爱新中式总裁双商在线...
简介关于外神降临,祂们看到我吓疯了全球降临「副本」,一个个代表着邪神们的意志副本降临选取玩家攻略,若副本失败,则神明降世,毁灭世界。手刃仇人的苏淼意外进入「副本」,转职成为「弑神者」,他扮演弑神者,屠杀神话生物,「天卵」「迷雾之母」「远古孕育者」「太岁」「黑山羊之母」「月球恶魔」一位又一位「外神」倒在他的刀下!开局扮演弑神者,诸神看到我吓疯了!...
穿越成袁术之子袁耀,此时便宜老爸袁术已死,要啥没啥,没名望没地盘没人马,处处还召人不待见,处境艰难。没关系,我有绝世神级系统,召唤历史名将谋士,为我所用。你有虎痴许褚天下无双,我就召个冉闵,一较高下。你有诸葛亮多智近妖,我就给你召个刘伯温,比比谁的智谋更胜一筹。西府赵王李元霸,梁山好汉鲁智深,南宋第一枪高宠,巾帼不三国之绝世神级系统...
简介关于系统我帮宅家宿主认识原神朋友和钟离去网吧打游戏和宵宫一起跨年和金鹏大将魈一起上学?季小莹的名下有一栋她老爸送给她的公寓,二十多层的那种,可以说后半辈子靠它是吃喝不愁了。所以季小莹大学直接选择了休学,一个人在公寓里开始了无忧无虑的宅家生活,如无必要是不会轻易社交的。直到住进公寓的半年后,一团诡异的光团出现在了她公寓的阳台上,还从中跳出来了一只闹钟?只见那闹钟对她说我是‘啥也不能说系统一号机器人’!感到荣幸吧!接下来将不断的有提瓦特的居民来到你这里,你需要完成系统布的任话还没有说完,季小莹一把抓住了闹钟将它从二十多楼摔了下去。主人公性格不讨喜,偏日常。...
人人都道秦舒是个薄情女子,能在初恋离开时投入别人的怀抱,也能在丈夫去世后依旧逍遥,可唯有秦舒自己知道,她的身心,自始至终,只属于一个人。那个可望不可即的男人。可人生就是这么狗血,兜兜转转,秦舒还是被这个男人拥紧在怀中,到死不曾放手。步步惊婚爱妻不分朝夕...